行政区划查询

铜川市行政区划代码查询 4

铜川市 行政区划代码:610200000000 读音:tong chuan shi

王益区 印台区 耀州区 宜君县

铜川市,别称同官,陕西省辖地级市,地处西北地区东部、陕西中部、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接交地带,属温带季风气候。
全市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
截至2022年10月,铜川市辖3区1县。
截至2022末,铜川市常住人口70.5万人。
1958年4月5日,撤销铜川县建制,成立铜川市。
铜川交通便利,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
铜川自然森林为关中平原北部的天然屏障。
有太安自然保护区和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耀州区城东的药王山,为药王孙思邈栖隐故地与纪念场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铜川市地区生产总值510.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0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43.56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29.98亿元,增长2.4%。
三次产业结构为7.3:47.7:45.0。

行政区划名称 行政区划代码 长途区号 邮政编码
王益区 610202000000 0919 727000
印台区 610203000000 0919 727007
耀州区 610204000000 0919 727100
宜君县 610222000000 0919 727200
铜川市历史沿革

夏代和商代,隶属古雍州,先后为当时的属国扈、华原、豳的领地。
周代,隶属豳邑。
春秋战国时代,为秦国的领地。
秦厉公二十一年(前456年),设置频阳县(县治在今富平县薛镇),辖今铜川。
秦代(前221—前206年),隶属内史地。
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开始设置祋祤县。
县治在今耀县城东约半千米的河东堡,归左内史统辖。
除今郊区焦坪一带隶属上郡漆垣县外,其余大部分隶属于祋祤县。
西汉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改为左冯翊。
祋祤县隶属左冯翊。
共4张铜川市地图新莽时,祋祤县改属列尉大夫。
后,祋祤县制撤销。
东汉永元九年(97年),又设置祋祤县,隶属左冯翊。
三国魏时,今甘肃省宁县境内的泥阳县侨置于祋祤县,祋祤县遂被撤销。
泥阳县隶属雍州北地郡,郡治在今耀县县城。
西晋时,铜川地区从泥阳县分出,划入冯翊郡频阳县。
十六国前赵时,铜川地区隶属豳州北地郡。
郡治在今耀县。
前秦和后秦时,铜川地区隶属北地郡。
前秦在今市郊区城关济阳寨设置铜官护军。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设置铜官县,县治在今市郊区王益乡高坪村附近,隶属雍州北地郡;撤销铜官护军,其地并入土门护军。
景明元年(500年),撤销频阳县,分割铜官县部分地区,连同今富平县东北部分地区,设置土门县,隶属雍州北地郡。
永安元年(528年),土门县改属宜君郡。
孝武帝时,另置黄堡县,隶属雍州宜君郡。
西魏时,沿袭铜官县、土门县建制。
铜官县属宜州宜君郡,土门县属宜州通川郡。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铜官县改名同官县,隶属宜州。
土门县建制保留。
隋代,沿袭同官县、土门县建制。
开皇二年(582年),改宜君郡为宜州,同官县隶属该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属雍州;后属京兆郡。
大业二年(606年),撤销土门县,其地并入华原县;后恢复土门县建制,隶属京兆郡。
唐代,沿袭同官县建制。
武德年间(618-626年),隶属宜州。
贞观十七年(643年),改属雍州。
是年,撤销土门县建制。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决定将坐落在宜君县西南山谷的仁智宫改名为玉华宫(在今郊区金锁乡玉华村),并将宜君县治迁驻于此,县属雍州。
永徽二年(651年),宜君县与玉华宫同废。
天授二年(691年),同官县改属宜州。
大足元年(701年),撤销宜州,同官县改属雍州。
天复年间,为北方割据政权岐的领地。

全国行政区划 31
陕西省行政区划 10
地图上铜川市的位置
万年历 dns服务器 倒计时 百家姓 json格式化 配色 emoji markdown 北京时间 json在线解析 备案查询 天气预报15天 2024节假日 邮编查询 称骨算命 书法字典 闹钟 秒表